菜单
返回

LNP递送mRNA跨膜运输的分子机制与过程解析

2025/03/07

引言

脂质纳米颗粒(Lipid Nanoparticles, LNPs)是目前递送mRNA药物的核心技术平台,其通过模拟细胞膜结构实现核酸的高效递送。本文将从LNP的组成、跨膜运输的关键步骤及分子机制展开专业解析。


一、LNP的组成与结构特性

LNPs由以下核心组分构成:

1.阳离子脂质/可电离脂质(如SM-102、ALC-0315)

功能: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荷,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带负电的mRNA;在生理pH下呈中性,降低毒性。

关键作用:驱动LNP自组装,形成包裹mRNA的核壳结构。

2.辅助脂质(如DSPC、胆固醇)

DSPC(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):增强膜稳定性,促进与靶细胞膜融合。

胆固醇:调节脂双层流动性,提高LNP的血清稳定性。

3.PEG化脂质(如DMG-PEG2000)

功能: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减少LNP聚集,延长血液循环时间;调控颗粒大小(通常为60-100 nm)。


二、LNP递送mRNA的跨膜运输过程

1. 细胞靶向与内吞作用(Endocytosis)

靶向机制:LNPs通过被动靶向(EPR效应)或主动靶向(配体修饰)富集于目标细胞(如肌肉细胞、免疫细胞)。

内吞途径:LNP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(Clathrin-mediated endocytosis)或膜微囊内吞(Caveolae-dependent uptake)进入细胞,形成早期内体(Early Endosome)。

2. 内体逃逸(Endosomal Escape)

pH敏感机制:

内体酸化(pH降至5.0-6.0)触发可电离脂质质子化,导致LNP结构重组。

阳离子脂质与内体膜阴离子磷脂(如磷脂酰丝氨酸)结合,通过“质子海绵效应”或膜融合破坏内体膜,释放mRNA至胞质。

3. mRNA的胞质释放与翻译

释放机制:脂质膜解体后,mRNA通过扩散或分子伴侣辅助进入核糖体。

翻译启动:游离mRNA利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(eIF4E/eIF4G复合物)启动蛋白合成(如新冠病毒疫苗中的S蛋白)。


三、关键分子机制与优化策略

1. 内体逃逸效率的调控

使用含不饱和尾链的脂质(如DLin-MC3-DMA),增强膜融合能力。

引入pH敏感多肽(如GALA肽)辅助膜破坏。

2. 降低免疫原性

优化PEG化脂质比例,避免加速血液清除(ABC现象)。

纯化工艺去除游离mRNA,减少TLR7/8激活风险。

3. 组织特异性递送

调整LNP表面电荷(近中性ζ电位)以靶向肝细胞;修饰GalNAc配体靶向肝细胞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(ASGPR)。


四、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

挑战:肺、脑等组织的递送效率低;长期重复给药可能诱发抗PEG抗体。

前沿进展:

开发可生物降解脂质(如酯键修饰脂质),降低毒性。

利用AI设计新型脂质库,优化LNP成药性。


结论

LNP递送mRNA的跨膜过程是物理化学作用与细胞生物学机制的精密协同,其核心在于动态调控脂质-膜相互作用。该技术的突破已推动mRNA疫苗与基因治疗进入临床转化时代,但精准递送与长期安全性仍需持续优化。


参考文献

Hou, X. et al. (2021).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6, 1078-1094.

Cullis, P.R. & Hope, M.J. (2017). Molecular Therapy 25, 1467-1475.


自主知识产权LNP脂质:

  • DHA-1、DHA-5、DHA-6(ALC-0315类似物)
  • mPEG-DTA-1、mPEG-DTA-4(ALC-0159类似物)
  • SNP25-1、SNP26-1、SNP17-4(ALC-0315类似物)


中美双报(CDE/DMF):

mPEG-DMG mPEG-DTA-2K(ALC-0159)* DHA(ALC-0315)* HUO(SM-102)*
胆固醇 MC3 DOPE mPEG-DTA-1
DHA-1 DSPC DOTAP-Cl

定制结构:

ALC-0366* C12-200* Lipid5* mPEG-DPPE
OT13* LP-01* DSPE-PEG-Galnac GalNAc-L96

*该产品受到第三方专利的保护,本公司不直接提供该产品,提供符合专利法的技术咨询及服务。如有需求可留言联系我司。


国内销售热线:400-918-9898 国际销售热线:+1-844-QUAL-PEG
产品需求:sales@sinopeg.com 招贤纳士:sihanyu@sinopeg.com
TOP
TOP
在线留言
留言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建议,请给我们留言
*
*
*